关于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抽检与管理评价情况的通报
日期:2025-06-30 17:36:16  发布人:admin_jxzljk  浏览量:21

各院部、相关部门:

根据学校安排和《关于开展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抽检与管理评价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下称评估中心)组织对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了质量抽检与管理评价工作。现将本次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5月20至6月6日,评估中心组织15位校级督导与11位专家共26人,分成3个督查组对7个学院2025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了专项督查。本次在全校3312篇论文(设计)中抽查了768篇,人均评阅28篇,覆盖了7个学院所有今年有毕业生的专业。

(一) 评价内容与权重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抽检评价主要包括论文(设计)选题(20%)、写作(创作)安排(10%)、逻辑构建(20%)、专业能力(30%)、学术规范(20%)等五个方面。

(二) 评价方式与程序

本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抽检与管理评价工作采取学院自查自评与学校质量抽检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学院自查自评。各学院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开展本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与管理评价自查及全面整改工作。各系各专业依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抽检评价指标体系对今年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覆盖自查和评价,并组织整改。学院按各专业毕业人数的50%(覆盖所有指导教师)抽取毕业论文(设计),组织专班人员依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抽检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查与评价,有的专业自查范围实现了全覆盖。

2.学校质量抽检和综合评价。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质量抽检与质量管理综合评价。本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的抽查方式是:按照各专业毕业人数的10%抽取答辩后的毕业论文(设计)修改定稿,其中每个专业综合成绩排名靠后的20篇论文或排名靠后的20%为必检论文。

(三) 本次抽检的变化

基本延续往年做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了中低段成绩论文的抽检,由之前抽检毕业论文综合评分80分以上占比30%变更为75分以上抽检控制在25%以内,增加对75分尤其是70分以下论文的抽检比例。其中有多个学院,如文学与传播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术与设计学院对于参加第二次答辩的论文基本做到全部抽检,使得本次抽检更具针对性。

2.为精准查找问题,避免抽检的盲目性,本次抽检前召集教学副院长、教学督导开会形成构建校院质量共同体的意识,鼓励学院自我暴露问题,对第一次抽检发现的不合格论文篇数情况不纳入部门考核。本次抽检名单采取学校督导盲抽为主、学院层面精准抽取为辅的方式抽取产生。

3.加大学院层面的抽检力度,要求按照50%的比例对所有专业进行抽查,重点抽检低分。学院在实际执行之中,基本上遵循的是每位教师抽检50%的办法。

(四) 抽检结果综述

1.学院抽检情况

从学院的抽检情况来看,有4个学院评阅出数量不等的不合格论文,其中社会发展学院10篇、旅游与航空管理学院23篇文学与传播学院5篇、音乐与舞蹈学院4篇。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3个学院抽检未发现不合格论文。

2.学校第一次抽检情况

在学校层面的抽检中,经第一轮评阅,共评阅出14篇不合格论文,其中社会发展学院7篇、旅游与航空管理学院2篇、商学院1篇、文学与传播学院1篇、美术与设计学院1篇、音乐与舞蹈学院2篇。

3.学校复检与“回头看”情况

第一阶段学校抽检意见反馈,学院督促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后,评估中心请不同的专家进行复评,最终有5篇论文复检不合格,分别是社会发展学院4篇与美术与设计学院1篇,其余9篇合格。同时,学校组织校督导对各学院论文及过程材料进行“回头看”,经过检查,最终确定了各学院本次论文(设计)的质量与管理综合评价得分与等级,具体如下:

学院名称

质量分

管理分

附加分

总分

等级

社会发展学院

47.04

36.20

3.00

86.84

良好

旅游与航空管理学院

46.56

37.20

4.00

87.76

良好

商学院

46.02

35.80

4.20

86.20

良好

文学与传播学院

46.90

35.60

4.00

86.50

良好

美术与设计学院

44.28

37.30

3.80

85.38

良好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52.50

34.60

4.30

91.40

优秀

音乐与舞蹈学院

45.10

36.10

4.00

85.20

良好

注:附加分为各学院内部与上一年度相比体现持续改进效果的分值。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情况

(一)做得好的方面

本次学校督查组所抽查论文(设计)整体向好,大部分论文(设计)的选题、结构、行文等方面基本符合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基本符合专业领域,与专业内容相关,能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题目广度、难度适中,题目较简短,表述较为准确。

2写作任务比较明晰、任务量适中、进度安排合理、明确,文本基本规范,能按时完成论文(设计)的撰写与作品创作。

3论文(设计)的结构基本完整,符合逻辑,能够体现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研究方案可行,方法运用基本恰当。

4能合理运用专业基本理论、概念进行分析论证,方案与结论基本正确,部分论文观点较新颖、见解较独特,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学校所抽查论文(设计)的平均成绩虽为良好。但少数论文(设计)在选题意义逻辑建构专业能力学术规范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

1选题意义方面

创新性与难度不足:选题普遍偏易、难度低,理论应用创新匮乏,多聚焦表层现实问题,缺乏深度挖掘。

文题不符现象突出:标题与内容脱节,部分章节未实现文题互洽。例如,标题含“新媒体背景下……”,正文却无新媒体相关论述;某论文第2章“作品前期调研”与 2.2 节“制作流程”完全无关,逻辑割裂。

2逻辑建构方面

专业逻辑薄弱:部分学生对核心专业知识理解不足,如对软件工程流程、数据库概念掌握模糊,算法对比、中介效应分析等内容突兀或浅显,论述空泛。

结构混乱:个别论文逻辑框架失序,如论文共38页,大量篇幅被图片和脚本分镜头占据,类似“说明书”,对章节主题的核心论述严重不足;有的论文逻辑链条断裂,如分析RCEP影响时未关联理论框架,研究的“影响因素”与提出的“解决策略”无对应关系。

3专业能力方面

实证与分析能力欠缺:用户测试数据不足、样本局限,如现状调查中未说明问卷来源(自编/引用)、信效度检测方法,调查对象的选择标准、数量及基本信息缺失,甚至存在调查数据前后矛盾的情况。

问题意识与创新性不足:论文多未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理论深度与实际应用价值有限;前瞻性、时效性研究匮乏,对策建议空泛,如某论文提出的“通关便利化”“技术升级” 建议未结合前文实证分析,可操作性差。

研究方法不规范:部分模型应用错误(如选址模型无理论依据),主成分分析未解释经济学意义,机电产品结构图缺乏趋势对比,图表解读流于形式等等

4学术规范方面

语言问题:语句不通顺、口语化严重,存在错别字或表述歧义;摘要冗长、语言不精炼,关键词数量不足、关键词成了关键句,逻辑松散等等

格式混乱:目录分级错误(三级目录与二级目录无错位)、导师批注未关闭;封面题目与正文眉页题目不一致,目录标题与正文标题不符或漏失。

学术环节缺失:原创性声明普遍未签字(学生、指导老师均未签名),部分论文缺签名授权书。

文献综述质量低:多数缺“述评”环节,仅罗列文献内容而不提炼核心观点,甚至将中国学者研究的中国问题误归为“国外研究”(因发表于外文期刊);参考文献陈旧(近五年文献占比不足30%),论文21篇参考文献中13篇为学位论文,还有1篇论文无任何参考文献。

写作态度敷衍:标点符号错误、序号标注混乱、图表不规范(如表格未用三线表)、文字底色未清除等基础问题反复出现,反映出对学术写作的轻视。

综上所述,本届毕业论文在选题精准性、逻辑严谨性、专业深度及学术规范上均存在明显不足,需从选题指导、过程管理及规范培训等多环节针对性改进。

三、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情况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各学院都很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较周全、执行较到位、总结比较中肯,过程管理工作比较规范。论文持续改进工作跟进比较及时,基本上按照专家们的建议进行了整改;同时严格把关,对整改不到位的论文不予通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能积极探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新模式,实行指导精准化、标准化,取得好成效,最终评价等级由去年的“中等”上升为“优秀”。

2.指导教师资格均符合学校规定要求,每位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均未超过12人。指导教师基本都能及时审阅各项材料,指导论文开题与写作,大多数教师批注认真详细,指导次数一般有6-9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院普遍对学校抽查有重大问题(不合格)论文的整改比较认真到位,对学校抽查合格论文的整改不彻底,虽按专家们的建议进行了整改,但还有改进的空间。

2.本次抽查有重大问题的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急需改进、论文指导水平亟待提高。个别教师存在指导不够到位、甚至整改后还是不到位等现象。个别指导教师的评阅意见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笼统、套话较多。

四、督查意见与整改建议

1全面排查整改:各学院需对照质量标准,组建专业自查小组,以“交叉互查”形式逐篇检查论文,对督导指出的问题逐项整改,确保文题相符、逻辑严谨、格式规范。

2.强化能力提升:学校及学院分层开展专题培训,开设写作辅导班,按专业分类指导论文写作方法,完善差异化评价体系,重点提升学生学术规范意识与实证分析能力。

3.严格责任认定:复检不合格论文,应实时反馈专家意见,学院督促整改并查明原因,对指导不力教师按教学事故处理。

4.巩固合格论文质量:对合格但存瑕疵的论文,教研室及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规范格式;加强 AI 检测和查重审核,强化文献引用规范教育。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

                                     教学督导团办公室

                                      2025年6月30日

核发:0 点击数:2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